News

随着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肥胖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成为公共卫生新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球肥胖率已翻倍,韩国中年女性腹型肥胖率更在十年间从19.9%激增至27.2%。这种以内脏脂肪堆积为特征的肥胖类型,通过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可能加速神经退行性病变进程。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早发性痴呆(Young-Onset Dementia, ...
为探究努南综合征 13 型(Noonan Syndrome 13)患者免疫缺陷与免疫失调机制,研究人员对 1 例携带 MAPK1 激活突变的 14 岁女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存在免疫异常,提示对该类患者应测序 MAPK1 并评估免疫系统,为相关疾病诊疗提供新方向。
为解决早产儿败血症致脑损伤机制不明及治疗策略有限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microglial shifts in sepsis induced preterm brain injury: pathological insights” 的研究,发现相关免疫代谢改变,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意义重大。
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其机制未完全明晰。研究人员开展 Sirt2 在骨骼肌衰老进程中作用的研究,发现衰老雄性小鼠肌肉中 Sirt2 表达降低,敲除 Sirt2 会加剧肌肉脂肪浸润和肌生成障碍,还影响其他 Sirtuin 家族成员,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固相肽合成(SPPS)溶剂消耗大,环境负担重。研究人员开展了改良标准 SPPS 协议合成疏水聚集肽的研究。结果显示新方法减少了溶剂消耗,且合成的 P3 抗菌活性与粘菌素标准相当。该研究为可持续合成疏水肽提供新思路。
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严重威胁公众健康,治疗困境亟待突破。研究人员聚焦 KDM4C 与 GATA1,探究其对 HNSCC 血红素代谢及肿瘤进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协同调控 FECH,KDM4 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这为 HNSCC 治疗提供新靶点和策略。
晕动病(Motion sickness)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受到影响,但人们对其潜在的大脑机制知之甚少。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贝勒医学院、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和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简和丹·邓肯神经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与晕动病有关的大脑回路。 “当我实验室的博士后Longlong Tu博士提议研究与晕动病有关 ...
杰克逊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绘制了人类胰岛的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变化,旨在更好地了解2型糖尿病(T2D)。这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血糖水平,它们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对于 αSyn 在大脑区域间的传播机制,科学界仍存在诸多争议。此前的体内和体外研究结果并不统一,有的认为是顺行传播,有的则支持逆行传播,还有的认为两者皆有。这种差异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体外疾病模型缺乏生理相关性,另一方面是体外技术在模拟体内复杂环境时存在困难。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预后预测面临挑战。研究人员开发 Foundation model 驱动的多模态模型(FoMu 模型)评估 HGSOC 患者预后。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能力优越,有助于改善个体化治疗和临床决策。
胃癌(GC)预后不佳,其进展机制不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研究人员探究 RNF128 在 GC 中的作用。发现 RNF128 通过泛素化 Beclin1 抑制自噬依赖性铁死亡,促进 GC 进展。为 GC 分子治疗提供新策略。
来自费城儿童医院(CHOP)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nn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了一种算法来识别DNA非编码区域中增加疾病风险的潜在突变,这些区域构成了人类基因组的绝大部分。 来自费城儿童医院(CHOP)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nn ...